咨询热线:0753-2683979

安博体育电竞
安博体育电竞

安博体育电竞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安博体育电竞
生态型现代农业:黄土高原的期望
更新时间: 2024-05-17 10:00:28 |   作者: 安博体育电竞

  编者按:农村改革是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重要议题之一。土地问题是农村改革的重中之重,经营模式的转变更是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因而备受关注。

  在陕西榆林,红枣经济林的发展模式间或已经先行一步,在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发展现代化农业、保障粮食安全并解决生态建设与农民增收、协调城乡区域经济发展等问题上进行了一些值得思考的探索。

  陕北山地红枣集雨微灌工程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黄土高原地区面积6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15,人口约1亿。由于水土流失和干旱缺水两大瓶颈的限制,该区域是我国生态最为脆弱和经济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

  建国以来,国家一直对黄土高原综合治理与开发很看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尤其是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区域生态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效。但由于退耕还林(草)工程主要是依赖国家政策补贴来推动,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民增收没有正真获得同步协调发展,一旦国家补贴停止,农民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将难以保持。

  结合多年研究基础,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与“863”计划,以及陕西省和榆林市重大科学技术计划支持下,由陕西省科技厅组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榆林市科技局共同实施了“陕北山地红枣集雨微灌工程技术探讨研究与示范”项目,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协调和统筹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模式。

  老孟本名孟好海,世代居住在榆林南部沟壑区的米脂县。本分的农民,大半生为农,却在方圆几百里的米脂山区出了名。全国挂果的红枣平均亩产不到200公斤,榆林地区亩产平均只有150公斤,而老孟在山地上种枣达到了每亩均产1320公斤。

  老孟已经60多岁了,在关中别人家的果园打工了20多年,他一直梦想在自己的家乡发展果园。

  1999年,国家开始在陕西试点退耕还林政策,老孟意识到机会来了。他先从关中果园辞职,并动员全家,把在外打工的儿子媳妇全都叫回来,承包了几个山头的大约580亩地。

  最初的几年,老孟花光了自己积攒的30万元的积蓄,还亏了20多万元。赔了钱,但也长了经验。从2002年开始,老孟把重点集中在山地红枣上。

  为了解决灌溉问题,2005年老孟在山上修个水池,自己进行沟灌,果然红枣的亩产提高了,但却非常费水。几百亩山地灌水一次就需要20个人同时上阵,浇一次需要一个月。

  2008年,老孟承包的山头完全换了模样,平均亩产达到了1320公斤。放眼望去,满山全是郁郁葱葱的枣树。当地的古谚是“听不到黄河声就种不出好枣”,若不是亲眼所见,记者很难相信。

  老孟对记者说,虽然他不识字,但他知道“及时雨”宋江。他的山地枣林能发展到今天,是因为有人给他送来了“及时雨”。

  老孟口中的“及时雨”,是2006年榆林科技局领来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们。

  这群专家有“十五”国家重大科学技术专项“现代节水农业”总体专家组组长,有年近60岁、在黄土高原工作了大半生的老教授,有初露头角的科技新秀。

  “陕北山地红枣集雨微灌工程技术探讨研究与示范”项目首席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吴普特告诉《科学时报》记者,干旱缺水和水土流失并存是制约黄土高原地区发展的根本问题。如何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选择一条建设现代农业的道路,是一个重大的科学命题和战略命题。

  吴普特、汪有科等科学家根据长期的黄土高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研究与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黄土高原必须走“生态型现代农业”道路的观点。

  生态型现代农业就是要根据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区的自然条件,在生态恢复重建的前提下,要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农业产业,统筹解决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建设问题。

  科学家们的设想是,通过雨水汇集解决水资源问题,通过现代微灌技术让有限的水资源在山地得到充分的利用,选择适宜山地栽植且效益高的经济林作为实施对象,集成品种、栽培、集雨、微灌等先进节水,实现生态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目前世界上最节水的灌溉方法是源自以色列的滴灌技术。但滴灌技术由于其成本比较高,其实是在园林以及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上实施,能否移植到黄土高原的山地红枣上还是个未知数。

  2006年,项目组的集雨微灌技术和老孟的580亩的山地红枣结缘。以发展红枣产业为载体,以集雨微灌技术为核心,创新集成多项先进的技术的“孟岔村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启动了。

  通过3年的实践,在矮化密植栽培方式下,该项技术同步实现了节水增产的目标。每亩灌水量由过去的169方减少到26方~53方,而产量由沟灌的每亩800公斤~1000公斤提高到每亩1320公斤,节水70%,增产30%以上。

  这一模式在栽培规范上变传统稀植栽培为矮化密植栽培,筛选出了适宜当地矮化密植栽培的梨枣、赞新1号枣等优势品种,栽植密度由传统的每亩栽培30株~50株提高到111株,株高降低到2米以下,使栽植第二年郁闭度达40%,第五年达75%以上。

  在山地滴灌技术上,确立了山地滴灌滴头设计工作所承受的压力取值依据,为山地滴灌技术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了新的依据。通过自主发明的地下涌泉根灌技术,利用水流过渡器使水肥立即进入枣树根部,灌水损失减少10%左右,肥效提高28%,田间毛管寿命由原来的6年提高到20年。

  对老孟来说,最关心的当然还是科技投入带来了经济效益,他和记者算了笔账:

  滴灌设备费每亩每年74元,但这项费用单从节约的灌溉人工费中就可以省出。除去节水节电的费用,新技术使580亩红枣增产约30万公斤。如果与传统的山地红枣亩产相比,增产更多。

  老孟算的是“小账本”,而对榆林市来说打的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大算盘”。

  榆林市科技局的一位官员透露,这几年来,从陕西省科技厅到榆林市政府对山地红枣集雨微灌工程技术给予了相当的关注和支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基于榆林南北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考虑。

  榆林曾是陕西最为落后的地区之一,如今因为坐拥着超级大煤田和天然气田,被称为“中国的科威特”,一跃成为陕西经济稳步的增长最快的地区。北部是能源重化工基地,南部却是黄土丘陵沟壑区,南北发展极不平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孟岔村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的探索,让榆林市政府看到了平衡南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期望。

  如果榆林全市规划发展的220万亩红枣全部采用矮化密植与微灌技术,红枣单价按照市场每公斤4元计算,全市每年仅红枣产业就可收益116.2亿元,相当于2006年榆林全市农业总产值的2.37倍,是榆林市农业四大主导产业草、羊、果、薯生产总值的4.97倍。

  而获得相同产值的种植业耗水达70.66亿立方米,比微灌枣树多耗水64.68亿立方米,多消耗的水相当于榆林全市农业总用水量4.73亿立方米的13.7倍。

  微灌技术给榆林带来的不仅是枣树经济林发展的希望,更重要的是兼顾了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国家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经济发生了显著变化。用榆林市当地一位政府官员的线年前榆林放眼望去都是黄色的沙土地,现在除了城市发展规划中的建设用地外,大多数都披上绿色植被了。

  吴普特分析,国家退耕还林(草)工程之所以能成功,最根本的原因是符合生态客观规律,说明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生态自然修复是可行的。其成功的最直接动因是国家长期的经费补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中心研究员汪有科和记者说,国家对黄土高原的土地从没有过经济的诉求,一直把黄土和沙丘治理当做是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重点。

  而现实的问题是,如果政府退出补贴,当地农民的生存该如何确保,他们会不会又回到上山放牧、开荒种地的生活状态中?这也是国家退耕还林(草)工程能否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的热点问题。

  项目组在今年9月19日~25日期间进行的“榆林市红枣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调研时发现,80%的农户种了枣树不施肥、不管理,基本上没有什么效益;多半的农户表示如果国家没有补贴了,还会上山寻求生存。

  在国家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后续发展中,如何在维持生态和发展经济之间找到平衡的支撑点?通过节水灌溉技术在黄土高原山地发展红枣经济林恰好正面回答了这个问题。

  “这种模式实现了生态环境建设和区域经济产业的协同发展,为实现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统一、为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干旱缺水两大瓶颈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工程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吴普特预测。

  8月25日,在教育部组织的成果鉴定会上,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仑、刘兴土、尹伟伦等7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在田面微地形影响下的滴灌设计均匀度计算方式和山地涌泉根灌技术探讨研究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建议将该项目成果在黄土高原和其他类似地区进行大面积推广。

  韩宇平这样描述鉴定会当天的情景,鉴定委员会的老专家们感叹的是,一直想在黄土高原上看到既有生态模式又有经济模式的农业,“今天终于看到了,真是特别高兴、非常兴奋”。

  随后,陕西省科技厅在项目示范基地召开现场观摩会,召集了全省11个地市的科技局长,红枣、茶叶、苹果等主产县的主管县长和科技局局长参观学习。在观摩会上,陕西省科技厅提出两大问题:一是要在陕北山地大面积推广发展集雨微灌红枣产业;二是集雨微灌技术是否能推广到苹果、核桃、茶叶等经济林上。

  吴普特表示,陕南茶叶、渭北苹果等农业品种的微灌技术实施都是他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希望能在生态脆弱的黄土高原地区,借助规模化农业发展经营的平台,通过集雨微灌节水技术,走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愿望就希望能把我们的科技成果谱写在这片黄土地上,所以,我们的团队,老师和同学们都长时间坚持在最艰苦的一线蹲点,除了继续完善我们的技术体系、开展科学研究之外,还利用大量的时间在做示范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与实施工程技术指导培训工作。我们大家都希望更多的人认识这项技术的价值、更多的农民掌握和应用这项技术,也希望政府能出台有关政策来支持这项工作,使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在黄土高原更大范围推广应用。”

上一篇: 【48812】新时代文明实践在田间:高效节水滴灌工程让农人尝“甜头”
下一篇: 【48812】新疆按每亩200元规范对新建节水灌溉项目进行补助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产品展示 | 安博体育电竞 | 安博体育官方下载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1-2012 安博体育app官网入口-安博电竞官方下载 版权所有
联系人:刘先生 电话:0753-268397913539159989
地址:梅州市梅县区石扇镇建新村17号-1 技术支持:网站地图/a>